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对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软件开发领域,亟需熟练掌握C语言和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的人才。
为满足行业需求,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成伟华领衔主编,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编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基础》教材应运而生。本教材区别于一般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专业教材,萃取汽车相关专业学生迫切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旨在为汽车相关专业扫除学习难度高、学习周期长等障碍,帮助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快速培养学生的编程基础和软件技能。
教材涵盖了汽车计算机基础、C语言基础、C语言进阶、机器人操作系统(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等内容,结构清晰,循序渐进。
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系统结构,以及汽车计算机的功能、类型、结构组成,介绍主流车载计算基础平台、嵌入式系统的特点、结构,以及常见微控制器的区别,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汽车计算机、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pixabay
深入探讨数组、指针、结构体与共同体、字符与字符串处理等高级概念的定义及其使用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完成较为复杂的程序设计,培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编程的能力。
图片来源:pixabay+易飒科技
介绍了ROS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环境搭建以及架构,ROS通信机制的应用场景、 理论模型、 代码实现、相关操作命令,以及ROS开发的常用API、自定义头文件与源文件的使用,并介绍了ROS内置的一些比较实用的组件,使同学们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自主进行应用开发。
本教材精选C语言和ROS作为教学内容,结合C语言卓越的高效率和稳定性,以及ROS的模块化和社区优势,为学生提供一套既具备广泛应用前景,又符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特点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教材,培养学生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编程技能和系统开发能力,以适应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C语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系统级编程的高级编程语言,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发明,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探索编程世界的敲门砖。由于在需要执行和资源消耗最小化的场景中表现出色,能提供接近硬件级别的控制,C语言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学习C语言可以提供良好的编程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开发高效、可靠的嵌入式软件。此外,C语言也是其他编程语言的基础,掌握C语言可以为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第一个演示程序
ROS是一个开源的、用于构建机器人应用的软件平台,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库和协议,用于简化机器人软件的开发和集成。在真实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流程中,ROS被用来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感知、决策、执行等相关功能,也可以用来进行远程通信、协作、调试,及各种仿真测试。
ROS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构建和控制机器人系统,实现机器人感知、决策和执行等功能,是从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软件有关工作的必学内容。
ROS架构
在进行ROS常用组件的学习时,教材用实现独立实现小乌龟跟随案例为总体目标,逐个介绍实现案例所要用到的三个组件:用来标定的TF坐标变换(TransForm Frame)、用来实现录制回放的rosbag、用来进行图形化的rqt工具箱。
案例实现界面
TF坐标变换:在简单介绍概念和分类后,详细讲解了4大功能包和5大工具的功能、命令格式等等,最后介绍数据载体msg,让学生基本掌握标定小乌龟的各类操作。
rosbag:在简单介绍功能之后,拆解了rosbag的各个使用步骤和具体命令,一步步教学生利用rosbag录制小乌龟案例并实现重放。
rqt工具箱:除了概念、安装和基本使用步骤的介绍之外,还额外介绍了4种rqt插件的功能、准备和使用,方便学生掌握ROS可视化调试,提高开发效率。
建议配备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采用真实项目案例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操训练。
《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基础》
ISBN 978-7-111-75598-2
机械工业出版社
成伟华 陈相
易飒(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已成为这一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智能网联汽车计算机基础》这本教材正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计算机基础,熟练掌握基础的软件技能。易飒科技希望本教材可以帮助院校和老师更好地进行专业课程建设,也期待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门课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启属于自己的辉煌职业生涯。
易飒科技是一家以科技赋能汽车产业人才的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智能网联人才终身成长和精准就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以产品力、服务力和人才力,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生态的优质人才枢纽。旗下的产品与服务聚焦智能网联产业的“人才培养+人才匹配”两大体系,助力高速发展的智能网联产业解决人才瓶颈。